婆婆時常在夜裡找東西,該怎麼辦?

作者:伊佳奇(台灣整合照護學會會員)
失智症患者的精神行為症狀(BPSD)的產生與短期記憶逐漸喪失、與「現實導向」的缺損是否有關,成為最近在支持團體中討論的話題。

珍萍與先生漢華去觀賞電影「我想念我自己」(Still Alice),在電影院不約而同的掉下眼淚,電影中許多的場景曾發生在他們家中,兩人的一隻手是緊握在一起,各自另一隻手則拿著手帕拭淚。

一次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中,珍萍訴說,與先生去看電影,有那些情節是如何發生在家中。

影片中,大學教授愛麗絲赫蘭(Alice Howland)晚上睡不著,她想應該吃顆助眠的藥物來幫助入睡,於是從臥室走到廚房,翻箱倒篋地找,但已經忘記要找什麼,氣急敗壞地一個個抽屜的找,東 西都翻到地上,越急越是找不到,聲音大的將已經呼呼大睡的先生約翰都吵醒了,他原以為有小偷進屋,進廚房才看到是太太愛麗絲,他很不高興地要愛麗絲不要找 了,回房去睡,要找明天再找。

但愛麗絲回到床上,還是睡不著,又想到去廚房找顆助眠藥物,於是同一戲碼再次上演。

珍萍說,82歲罹患輕度失智症的婆婆,經常在全家就寢後,在房間內,翻箱倒篋的找東西,聲音非常大,全家都被吵醒,問婆婆要找什麼,一下說要找項鍊,一下 又說要找戒指,剛開始先生還能和顏悅色幫婆婆找,但天天晚上如此,上班已經累了一天的先生,最後忍不住也氣的大發雷霆,要婆婆不要找,去睡覺,但這狀況經 常上演,弄得家中氣氛非常不好。

我讓珍萍說完之後,對她說,你們辛苦了。接著問,婆婆沒有生病前,應該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吧?珍萍回答說,是,以前從未如此,是最近幾個月才發生的,不知道該怎麼辦。

我就問其他家屬,各位還記得,我們過去所上課中,介紹失智症患者最先喪失的是那一階段的記憶?

大部分家屬都回答,短期及即時記憶。

我接著問,那一階段的記憶能記得最久?

大部分家屬都回答,遠期記憶。

因為生病了,這個病讓他們短期及即時記憶先逐漸喪失,再加上欠缺「現實導向」,記不得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等,所以他們原本想到要找的東西,當他們去找時,因忘記物品原本擺在那裡,一急之下,更讓自己忘記要找什麼物品,表現很「健忘」及「混亂」。

如果是發生在睡覺之後,還有可能是睡眠障礙,白天睡多了,晚上就不想睡,就需要規劃白天的正常作息,減少白天睡覺的可能。

失智症長者精神行為症狀的發生,不但與他們的病症類型、病程、生理、生命史、心理等息息相關,我們需要去瞭解,更重要的是:先給予安全感,隨時提供「現實導向」,及記憶功能上的協助。就以珍萍婆婆的案例,從睡眠障礙到重覆行為,還可能因找不到物品,再衍生出被偷妄想,如果遭到家人指責,是否會憂鬱或有暴力行為。

家屬紛紛問,那要如何協助珍萍。

我建議,在照護上先瞭解婆婆白天是否睡眠過多;此外,可安撫婆婆,慢慢找,並建議,先吃點東西後,再幫她來一起找,經由吃東西的誘因,轉移她因找東西影響 家人的狀況,在吃東西的過程,可陪她聊聊所喜歡的事,在她吃完後,陪她去刷牙,建議她先睡覺,明天可一起去做剛剛所提到喜歡的事,引導她去睡覺。

失智症患者因短期記憶受損,想去做的事,當要去做時,可能會忘記剛剛所想要做的事,產生焦慮,我們用另一件事去引導及轉移他們的注意力,總之要先順其意,再轉移焦點,切勿與其爭論或責怪,只會增加他們混亂,無法解決問題。

在記憶上的協助,可透過「家居導向」,在長者會去的各處貼上圖卡,如在臥室及廁所門上,他們個人使用的櫥櫃、抽屜外,都貼上圖卡,必要時可用照片說明,長者可清楚裡面擺放的是什麼物品。

針對他們逐漸喪失的功能提供支持與協助,支持是因為家庭有愛的力量,協助是因對失智症的認識而出手扶持,一方面,讓他們還能持續「獨立」生活,另一方面,是提供較有「尊嚴」的生活。

 
最新消息分類: 
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,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。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,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