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131230家總新聞稿】有違壯世代精神的80歲免評巴氏量表政策 「80歲以上免評巴氏量表可聘外籍看護」暗示老到一定年齡就無法自主生活?
立法院明(31)日將表決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「...
By dai / 12 月 30
年逾半百的莊小姐因身體長期疼痛接受心理治療。她來之前已看過包含風溼免疫科在內的許多科,仍無法改善。她不承認有憂鬱症,卻有說不完悲傷故事,整天心情 低落、食慾不振、嚴重失眠、疲勞、注意力不集中。心理治療的路途漫長,經建立醫病關係後,她才願回顧過去獨力照顧失智父母親的十多年歲月。
莊小姐有一位已婚的妹妹,但她不讓妹妹照顧父母。莊小姐覺得妹妹,把事業、婚姻看得比較重,照顧父母不夠投入。伯伯、叔叔想金錢協助卻受到拒絕,莊小姐認為他們應該要經常探望才是。就這樣,莊小姐和親人漸漸疏離,成為醫護人員、街坊鄰居眼中孝順女兒。
莊小姐透過心理治療改善長期疼痛、憂鬱情緒等問題,但主要照顧者身心俱疲其實可以避免,可以用以下方式調適:
一、調整認知:改變想法可減少產生負向情緒。正向想法像是:接納其他家人需時間調整心情,面對壓力每個人可能會採取不同因應方式;家人付出程度不一,但已 盡力而為;失智症有其仁慈之處,可讓家屬慢慢與患者說再見;失智症患者因為疾病影響,有時會遺忘不愉快往事,不一定比較痛苦。
二、面對長期壓力要有不同因應:人體對壓力經常是啟動戰鬥或逃跑的反應,在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作用下,會讓心跳加速、血壓上升、肌肉緊繃、內臟停止運作。在壓力解除之下,生理會回復放鬆狀態。然而,對於照顧失智者的長期壓力,這類身體動員其實幫助不大,只會耗竭體力。
三、多做放鬆練習:像是腹式呼吸,可以中斷、減緩負責壓力反應的「交感神經」活動,讓負責休息的「副交感神經」得以活躍。每當感到壓力時,可刻意做腹式呼吸,放鬆身體,穩定心情。
四、尋找資源:透過失智症協會可以得知「照顧者支持團體」訊息;喘息服務、日間照顧、長期照顧等服務申請。也可以閱讀相關書籍,多瞭解如何與失智症者相處。
若照顧者心理壓力長期難以調適,導致情緒焦慮、憂鬱等情緒,可尋求心理治療協助。
(高雄長庚醫院身心醫學科臨床心理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