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想念我自己」-照顧者的刻板印象

作者:陳正芬(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) 2015.02.26
毫無意外!本年度奧斯卡金像獎的女主角獎項一如預期,Julianne Moore以「我想念我自己」(Still Alice)封后。

某影評人認為,今年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獲獎者Eddie Redmayne與Julianne Moore分別飾演俗稱「漸凍人症」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ALS)、與早發性阿茲海默氏症(失智症)兩種疾病的患者所面臨的生活狀況與社會對待患者的方式,美國影藝學院透過獎項肯定方式,將這個議題提出,促使社會反思病患處境。

透過電影之前媒體宣傳,我知道這是一部探討失智症議題的電腦,這是一名才智過人、事業家庭有成的大學教授,正值人生顛峰時,卻被診斷出罹患了早發性的阿茲海默症。

當她一步一步失去記憶,家人和同事的關係也跟著改變。誠然,當人究其一生,努力到達人生巔峰之時,卻因疾病而眼看自己終將失去一切的巨大無力感, Julianne Moore詮釋的十分內斂又到位!

然而,本片開始沒多久,我就猜到女主角的照顧者是誰!女主角的丈夫同樣也是大學教授,他們擁有三名子女,大女兒是律師,兒子是實習醫師,小女兒則熱衷舞台表演,不願依據父母規劃進入大學就讀。但正如諸多以照顧者為主題的研究文獻指出,社經地位往往是影響照顧者人選排序的關鍵因素,沒有固定工作或薪資最低者者往往被視為照顧的第一順位。本片雖然想凸顯失智症的議題,但在照顧者的選擇上,可惜落入傳統窠臼!

我一直仔細觀察本片如何分擔照顧責任,在女主角發病初期與中期,配偶與居住在同一城市的大女兒與兒子互相分擔。但當女主角需要越來越密集的照顧,第一個照 顧者的刻板印象出現了。他們聘請了一位有色人種的有薪照顧者(paid caregiver),誠如台灣一想到長期照顧,就立刻想到外勞!

到最後,配偶面對照顧與工作的衝突兩難時,我們看不到這個家庭是如何進行照顧責任的協商,只能說在照顧協商過程中,照顧者似乎是「自然而然」的浮現,那位 沒有讀大學、沒有正式工作的小女兒順理成章成為母親的照顧者,讓父親可以到其他州發展事業(合理化理由是需有人負擔照顧所需費用),讓剛成為新手母親的大 女兒不至於面對照顧競爭的壓力!而這也符合我們對多數家庭照顧者的刻板印象!即小女兒因家庭體系中相對擁有弱勢的社經地位而成為照顧者。

一部凸顯失智症議題的好電影,但卻不是公平對待照顧者的鋪陳。<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,不代表本社立場>

 
最新消息分類: 
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,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。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,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