譚艾珍/失智的爸爸 愛說「我女兒…」

聯合晚報  記者楊美玲╱台北報導

 

藝人譚艾珍曾在電影《昨日的記憶》飾演失智老人,片中有一段故事「阿霞的掛鐘」,她傳神地演出了失智者的神情和心情。譚艾珍說,演技的背後有著自己親身經歷,她這一生兩度照顧失智親屬,一次是父親,另一次是婆婆,而兩位都已往生。

譚艾珍小學一年級時,父母就離婚了﹔當時她跟著母親一起住,直到18歲那年,父親因糖尿病必須截肢,她開始去醫院貼身照顧父親。譚艾珍說,隔年,父親先是因糖尿病引發其他病症,接著又失智,很多事都記不得了。

 

小姐,妳知道嗎?我女兒…

譚艾珍回憶說,發現父親失智的那天,曾學過裁縫的她,想為當時坐輪椅的父親裁製長褲;爸爸卻忽然對她說:「小姐,妳知道嗎?我女兒也很會做衣服。」她才發現眼前的父親一直對著她談論「他女兒」的事,似乎已不記得她是誰。那一刻,她心裡好害怕,趕緊打電話給媽媽:「爸爸好像失智了。」

譚艾珍說,父親年紀很大時才生下她,直到70多歲開始失智後,父親就都叫她「小姐」;除了和她分享「他女兒」的事情外,也會和她說一些以前未曾對人說過的心理恐懼。透過父親分享的點滴故事,讓譚艾珍了解爸爸當年從大陸來台灣的整個過程。

 

父親一直記得好心「小姐」

譚艾珍表示,失智者因為想起過去的創傷事件,或是在歷經過巨大變化後,心裡就會啟動自我保護模式;因此,照顧失智者的家屬只要懂得哄他,不要和他計較,就不會覺得照顧失智者很痛苦。

也因此,譚艾珍從不因照顧父親而叫苦;父親失智後不久,因血壓過高昏迷,不到一年就離開人世,但他心裡一直記得有位好心的「小姐」在陪伴她,直到最後一刻。

 

失智的婆婆最依賴公公

譚艾珍30多歲時,婆婆也失智了。一向活躍的婆婆跟著孩子移民美國,人生地不熟,看不懂英文,也不會用自動化家電,鄰居又全是老外,生活重心頓失﹔她一整天呆坐家中,直到晚上家人下班回來才有人可說話,成天悶悶不樂,半年不到,就開始出現失智的症狀。

譚艾珍說,醫師確診婆婆罹患失智症後,一家人先搬到唐人街,之後搬回台北,希望透過環境能延緩病情惡化,但婆婆的情況卻未見好。譚艾珍表示,婆婆也是70多歲開始失智,失智後雖不認得任何人,卻永遠記得且依賴公公;從婆婆失智到往生,8、9年的歲月,公公一直陪伴在她身邊。

 

見證公婆間動人的愛情

譚艾珍表示,婆婆和公公結婚近70年,感情極好,一直形影不離,即使婆婆後來失智也不曾分開過一天。有一回公公因血壓太高住院,婆婆看不到公公就一直追問;後來譚艾珍的先生帶著她去看公公,婆婆立刻開心回房間換漂亮衣服,並慎重其事的化了妝,把自己的眉毛畫得一高一低,臉塗得像小丑一樣白,到了醫院要進病房前,還偷偷地拿起口紅補妝。

譚艾珍的老公看到這一幕雖忍不住想笑,眼淚卻流了下來;因為即使婆婆失智,也無法抹滅她對公公深厚的依戀,為人子女更親眼見證了父母間動人的愛情。

最新消息分類: 
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,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。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,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