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131230家總新聞稿】有違壯世代精神的80歲免評巴氏量表政策 「80歲以上免評巴氏量表可聘外籍看護」暗示老到一定年齡就無法自主生活?
立法院明(31)日將表決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「...
By dai / 12 月 30
〔記者蘇金鳳/台中報導〕長期照顧法日前已在立法院三讀通過,但很多從事老人照顧服務的單位及機構表示,長照法的方向,太重視在醫療層面,忽略了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間的人性關懷,太重視硬體設施,忽略更重要的軟體服務,很擔心一旦實施,會有法律與實務的落差,呼籲衛福部要聽聽真正執行單位及機構的心聲。
曉明社福基金會長照組主任蕭麗華表示,長照法主要是規範有從事老人照顧服務的單位及機構,將過去不同的執行方式予以統一規範,並要求服務的規範、人員的訓練要達到中央一定的規定。
蕭麗華表示,然而,長年從事長照工作的單位及機構,最知道老人的實際需求,而且也有城鄉上的差距,中央未來所訂定的子法,一定要聽聽社福單位的意見,不要造成法律及實際上有大落差,將會讓長照服務陷於混亂。
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台中服務處主任劉培菁表示,長照法的立法並沒有太多照顧者的培訓,反而是站在醫療的觀點來看長照,用了太多醫療專業的用語,忽略了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間的人性關懷,對老人的照顧,有時軟體的照顧比硬體設施更為重要。
劉培菁表示,有一些長期在社區從事老人照顧的志工,比醫療人員更了解老人需求,但社區老人的照顧,中央硬要塞很多醫療人員,重點為是否有那麼多的醫療人員可以到每一個社區來照顧?法令若不了解實務,只會讓專業的人綁手綁腳,造成混亂的局面。
甘霖基金會執行長陳麗娜表示,甘霖基金會今年被社會局圈選為「小規模多機能」日照中心的示範,如日照中心可以延長照顧、短期的夜宿及居家照顧,就是要讓長照的工作多元化。
陳麗娜表示,長照是人的關懷,但若人的照顧變成商品化,其成效就令人憂心,很多單位及機構都很擔心長照法一旦實施,是否會有營利單位進入長照工作,提供超好的硬體服務,卻缺乏人性關懷的軟體服務,希望政府能思考此一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