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131230家總新聞稿】有違壯世代精神的80歲免評巴氏量表政策 「80歲以上免評巴氏量表可聘外籍看護」暗示老到一定年齡就無法自主生活?
立法院明(31)日將表決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「...
By dai / 12 月 30
本周發生台南麻豆孝媳殺人的悲劇,台灣邁入高齡化的社會,家中女性擔任主要照顧的角色的比率相當高,在這樣的情況下常常心力交瘁,若未適當向外求救或不說出來,易釀成悲劇。
日本有一個名詞稱為「照護疲勞」,指的就是長期擔任照護者容易出現身心狀況,在談這些狀況前,先來了解容易出現照護疲勞的族群:家中的主要照護者、24小時全年無休、向家人求助有困難、人手不足、照顧者多是壯年~老年人等。
被 照顧的人通常因為生病或老人失智等病情影響,導致身心變化,例如頑固、好強等各種奇怪性格出現,拒絕與照護者合作。如此一來,照護者方面可能會產生照顧不 來的焦躁、壓力,沒有自己的時間,容易操心、求好心切無法對事情放手或妥協,甚至認為別人不了解自己照顧的辛苦,無法向他人吐露自己的煩惱不安。
照護者與被照顧者之間,可能是親子、或婚姻關係下的家人,彼此關係與溝通漸漸因為身心病情折磨惡化。
出現「照護疲勞」的人主要有三大方面的變化:
行動方面:喜好改變、覺得與他人相處這件事很麻煩、被說講話變小聲。
心情方面:無性焦躁、就算沒什麼事也會緊張、做喜歡的事也不再樂在其中、覺得自己沒用、對自己的評價變低、悲觀、記憶力或判斷力變差以致做事不順
身體方面:睡不著、半夜或早上會醒來、就算早起也不覺得清新,沒有食慾、吃東西不覺好吃、或吃太多,頭痛、腹痛、拉肚子、暈眩、便秘、心悸、多汗等不明原因的身體不適。
以上的舉例只是一般的症狀,在壓力無法解除下,這些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,就可能是身心症,應儘快就醫。
另外,解除照護疲勞的有對策,就是家人親友與照護者共同分擔煩惱,減輕他們的壓力,照護者要找出讓自己喘息的方法,都行不通時,就應該考慮老人養護所。
照護是一場馬拉松,不該勉強自己死撐,否則,親人關係惡化、照顧者崩潰,都只是讓更多悲劇發生而已。
(蔡碧月/綜合報導)
新聞轉載自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rticle/new/20160129/786399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