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自由時報電子報]悲歌何時了?家總籲社會關懷家庭照顧者

2015-11-20  14:56

〔記者陳炳宏/台北報導〕台中昨發生疑似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雙屍慘劇,距離11日發生崩潰女弒病母的新聞還不到10天,而高雄市也有男子因不堪長期 照顧失智父吵鬧,勒斃父親遭判刑1年8個月。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(家總)表示沉痛遺憾,要求政府與專業服務人員提高對家庭照顧者的辨識與支援,也呼籲社會 大眾提高對於家庭照顧者的警覺心,協助通報求援。

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表示,家總接受衛福部社家署委託,已設置免付 費服務專線:0800-507272(有你真好真好-台語),提供電話關懷、到宅指導照顧技巧、照顧技巧訓練課程、心理協談、喘息服務、紓壓活動、照顧者 支持活動或互助團體等。「一通電話,問題就有解決的希望!」,請多多利用並廣為宣傳。

陳景寧指出,「領有重度多重障礙手冊、眼睛失明的72歲老母,47歲照顧他的兒子不與外人來往」,光從客觀條件上看,就是極具高風險的個案。

家 總曾根據過去多年不幸個案進行研究,邀請專家學者歸納出「高風險家庭照顧者」11項指標,包括:男性照顧者、面臨外籍看護工作空窗、需照顧2人以上、年紀 大、因太累曾產生自殺想法、因太累曾發生家暴事件、沒有照顧替手、本身也是重大傷病∕癌症∕慢性病患、暫時因受傷/開刀/住院等因素無法照顧、照顧失智症 者。

陳景寧強調,「對高風險個案,政府社工拜訪頻率與方式,必須檢討與改進」。

家總曾在103年間進行「男性家庭照顧者」研究,結果發現,男性家庭照顧者因父權社會的價值與期待,更容易被社會貶抑與歧視,也比女性更不容易向外求援。專業社工人員在接觸男性照顧者,必須有更多的理解與協助技巧。

陳景寧表示,頻頻發生悲劇的主因是政府長期照顧資源匱乏,家庭沒有太多選擇權,陷入貧、病的惡性循環,而且社工專業人員也普遍缺乏對家庭照顧者的理解與接觸技巧訓練。

此外,「過世近兩個月,居然沒有親友或周遭鄰里發現」,顯示整體社會對家庭照顧者的風險意識太低,家總呼籲社會大眾也應注意11項高風險指標,多關心身邊人,協助有需要的家庭照顧者求助或通報。

新聞轉載自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breakingnews/1514765

 

最新消息分類: 
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,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。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,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