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131230家總新聞稿】有違壯世代精神的80歲免評巴氏量表政策 「80歲以上免評巴氏量表可聘外籍看護」暗示老到一定年齡就無法自主生活?
立法院明(31)日將表決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「...
By dai / 12 月 30
2015-09-03
記者吳亮儀/台北報導
台灣醫療團隊在治療阿茲海默症、帕金森氏症等腦部退化疾病的研究有新進展!
長庚醫療團隊研發出新一代的「奈米微脂體載體」,不僅具有顯影效果,還有攜帶「治療基因」的能力,可利用「非病毒模式」把基因安全送到實驗鼠的腦部細胞,期盼能提升治療腦部疾病的效果。
在台灣,約有12萬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受腦神經退化疾病影響,例如阿茲海默症、帕金森氏症、亨丁頓式跳舞症及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等。他們因大腦中的神經元功能漸漸喪失、引發神經細胞死亡,造成失智和運動障礙等問題。
雖然這些疾病都有基因治療實驗,但基因得透過病毒攜帶,此舉卻可能因此引發患者出現全身免疫反應而死亡,以致相關研究因此停滯。
同時,大腦本身具有「血腦屏障」的保護機制,是為了要避免外來物質侵犯大腦,但在治療腦部疾病時,卻形成障礙,讓藥物無法進入。
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醫師魏國珍等人的醫療團隊利用新研發的「微脂體」包覆基因,再以超音波照射,打鬆局部的血管壁,突破血腦屏障,暫時打開一條路,讓基因可以進到需要治療的部位。
魏國珍說,這方法可用來治療腦神經退化疾病,預估兩年後就能申請開始臨床試驗,希望對於相關的大腦退化疾病能有幫助。
長庚醫院院方表示,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今年8月28日出刊的國際藥物釋放學界學術刊物《控制與釋放期刊(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)》,還被編輯挑選為該期的封面故事並專文介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