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131230家總新聞稿】有違壯世代精神的80歲免評巴氏量表政策 「80歲以上免評巴氏量表可聘外籍看護」暗示老到一定年齡就無法自主生活?
立法院明(31)日將表決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「...
By dai / 12 月 30
出處:中國時報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調查,平均每4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,台灣失智症協會也在民國100年至101年底調查全國失智症盛行率,發現全台65歲以上長者,四分之一有認知功能障礙,極輕度失智症以上有21萬人左右。
隨 著老年化社會的來臨,失智症勢必將成為臨床醫療重大挑戰;台中醫院高年科主任廖妙淯說,失智症不是單一疾病,而是一連串症候群,許多問題會接踵而來,目前 臨床治療已有整合照護趨勢,除高年科或家醫科、神經科外,也會納入精神科個案管理師為患者及其家屬照顧者做治療及諮商。
廖妙淯表示,實務上失智症最困擾家屬的為精神行為症狀:包括:妄想、幻覺、攻擊行為、睡眠障礙、日落症候群、遊走、重覆行為等,這對家屬最為痛苦,也是壓力的來源。
當失智長者情緒不穩時,照顧者應該多順著患者,減少衝突,注意安全、防止意外發生並防跌倒,讓親友、鄰居了解家中有失智症患者及其狀況,家人也需要愛心與耐心應對,尊重病患的情緒與感覺。
廖妙淯提醒「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」是失智症照顧中很重要的觀念,早期發現認知功能異常可以提早治療,延緩失智症退化的情形。
她也強調,失智症並不是只有一個人生病,也不是一個人就可以照顧得來的,需要家人和社會的支持和協助。
失智患者的多重問題,需要跨領域的照護整合,透過整合性的照顧團隊,為失智患者打造另一個家,除了為失智者提供最好的照顧品質,也讓家屬舒壓與獲得資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