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131230家總新聞稿】有違壯世代精神的80歲免評巴氏量表政策 「80歲以上免評巴氏量表可聘外籍看護」暗示老到一定年齡就無法自主生活?
立法院明(31)日將表決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「...
By dai / 12 月 30
「長期照顧服務法」草案元月初在立法院初審通過,相較於行政部門的振奮,社福團體無法樂觀,因為民眾關心的服務內容多半還有待子法訂立,仍是漫漫長路。另方面國內長照卻已面臨傳統服務因經費問題限縮,新興服務又發展不起來的困境。
發展超過20年的居家服務,由照顧服務員到宅,無論是備餐、協助沐浴、復健等,確實讓很多民眾得到基本照顧。但過去也常因經費有限,審核補助時數趨嚴、限縮服務內容,當民眾發現這不行、那也不行,獲核定的時數也不夠時,認為長照「不好用」的感慨就出現了。
至於新興照護方式如家庭托顧,由照顧服務員開放自己的家收托老人,這幾年發展牛步,至今規模「迷你」,協助督導的老人福利聯盟不諱言,家托服務有許多困難待解決,屢次跟公部門反映都沒有下文,已心灰意冷,現在也不敢鼓勵其他團體投入。
我國長期照顧10年計畫,號稱有8大服務項目,包括照顧服務、老人餐飲、交通接送、居家護理等,但在民間團體眼中,服務量仍不足,服務模式也希望更彈性、多元,若無法滿足照護需求,只會把民眾更推向倚賴外勞。
據統計,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比率,早在82年已達7.10%,跨越人口高齡化國家的門檻,且推估老年人口比率將從103年的12%,快速成長至110年的17.14%,至114年,我國人口中將有5分之1是老人。
影響所及,長照要服務的對象也將快速增加,推估101至104年,65歲以上失能老人,將由100年的40.7萬人成長至48.6萬人,是這項計畫將面臨的巨大挑戰。
「銀色海嘯」加上少子化衝擊,勢必有愈來愈多被照顧者,也會有愈來愈多家庭照顧者需要喘息,台灣長照服務質與量的發展,不能再走得氣喘吁吁。